静脉曲张不是“小病”,小心血栓找上门
- 2024-03-22
- 4564
- 青岛明亮骨科医院
一双白白净净的大长腿是许多爱美人士梦寐以求的目标,然而由于一些特定的职业要求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,让纤长细腻的大长腿变成又丑又要命的“蚯蚓腿”,它不仅严重影响双腿美感,还严重危害身体健康。
什么是下肢静脉曲张?病因是什么?
下肢静脉曲张也叫做“蚯蚓腿”,顾名思义就是由于下肢浅表静脉内静脉压力增大而出现的迂曲扩张。它是下肢静脉管壁以及瓣膜结构或功能异常使静脉血回流不畅、静脉持续高压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。
01、内因
腿部的静脉中有很多“静脉瓣”,像是很多单向阀门,帮助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,防止血液倒流。但这些静脉瓣会因为一些原因受损,瓣膜关闭不严,造成血液倒流,从而导致下肢静脉血液瘀滞,形成静脉曲张。因此,若是因遗传,先天性静脉壁薄弱,静脉瓣发育有问题,静脉曲张就易找上门;另外,随着年纪的增长,静脉也会随之出现异常扩张,导致静脉曲张。
02、外因
◾① 长期站立:人站久了就会使静脉扩张,瓣膜无法合上,血液难以回流,就易形成静脉曲张,一些特殊的职业如教师、护士、收银员。
◾② 久坐:会导致盆腔充血,给下肢带来更大的压力。跷二郎腿、盘腿等坐姿也非常容易压迫到腘窝处的静脉,影响血液回流。经常保持这些坐姿的人,也要小心患上静脉曲张。
◾③ 慢性咳嗽和便秘:此类症状的人会无形之间增加腹腔的压力,也会影响下肢静脉回流。
◾④ 肥胖、妊娠期:这虽不是直接原因,但过重的力量压在腿上可能会造成腿部静脉回流不畅,使静脉扩张加重。
哪些人群更容易罹患静脉曲张?
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是常见的血管疾病,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,平均发病年龄为53.4岁,女性发病率(67.5%)高于男性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16年的数据显示,国内存在1亿以上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,发病率为15%左右,并且有持续上升的趋势,每年新发病率为0.5%~3.0%。那么“蚯蚓腿”最爱爬到谁的腿上呢?
🔹久站久坐的人
🔹60岁以上的老人
🔹 肥胖人群
🔹妊娠期妇女
🔹长期便秘者
🔹喜欢跷二郎腿的人
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也与体质和遗传有一定关系,父母亲患下肢静脉曲张,子女的发病机会是普通人的两倍,而女性出现下肢静脉曲张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。
下肢静脉曲张有什么症状?
下肢静脉曲张最显著的症状就是腿上迂曲的青色的静脉突起,尤其容易发生在小腿内侧。长期的下肢静脉曲张后由于血液淤滞,患者总是会觉得下肢沉重不舒服,往往这种肿胀不适在早晨会轻一些,但到下午就会加重,总是在下班时觉得下肢极度疲乏。有些患者皮肤会出现湿疹样皮炎,有些则表现为皮肤瘙痒、色素沉着发黑,磕碰后伤口不易愈合,愈合后也容易形成黑色的疤痕,严重的静脉曲张还会出现小腿反复溃疡、出血等症状。
下肢静脉曲张如何治疗?
“靶点疏通微创疗法”属于保护性治疗,采用CHIVA治疗理念,目的是纠正血液动力学改变,恢复更多的静脉血管功能。
他的优点如下:
1、尽量保留人体的正常大隐静脉主干,减少创伤,并可作为未来其他疾病所需的血管移植材料。
2、局部麻醉就可以进行手术,病人术后即可下地活动,无需住院观察。
3、术中和术后几乎无痛,而且避免其他手术可能存在的神经损伤、淋巴管损伤所致的淋巴回流障碍‘问题。
4、纠正异常血液动力学后,静脉曲张复发率很低,根据统计二十年复发率不足3%。
5、因为属于微创治疗,所以愈后几乎没有疤痕形成,原来静脉曲张导致的色素沉着会逐渐消失。
治疗原理:
疏通为主,解决深静脉高压高淤等静脉曲张的原发问题,尽量恢复血管的原有功能,保留更多的回流静脉血管。微创为辅,治疗深浅静脉之间的穿静脉功能不全和血液返流血管,稳定远期疗效不复发。
治疗前后对比
- 上一篇:没有了!
- 下一篇:小心折磨人的“鼠标手”,一起了解腕管综合征